• 8年试管助孕品牌机构
  • 国内外知名生殖医院合作
  • 安全高成功率服务保障
  • 专业客户和后勤管理系统
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昆明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时间:2020-03-03  来源:未知  点击:472次
中共昆明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2020年全市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

为此,全市将从以下这六个方面奋力冲刺,聚力决战决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全面小康收官战,高标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并全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决胜全面小康2020年全市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帮扶,持续落实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质量。

全市要持续改善自然生态,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防控污染因子、重点行业等,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要统筹推动金沙江昆明段、小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阳宗海流域、牛栏江流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抓好松华坝、云龙水库等重点水源区保护,深入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确保滇池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

要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攻坚,强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全市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森林乡村创建工作,加强北部生态涵养区保护管理,全面完成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区域“五采区”恢复治理任务,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要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查,巩固政府债务化解成效,严防新增支出风险。

要强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多渠道落实偿债资金。

要提升地方金融风险预警水平,依法依规处置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研判,全面落实排查预警、防范化解、应急处理措施,守住红线,兜牢底线,防范风险。

精准施策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质效2020年,全市要聚焦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换挡提速,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积蓄新动能。

要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机遇,对照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入研究“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要明晰产业布局和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按照“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的思路,优化重大产业规划布局,明确各地产业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围绕把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制造装备、清洁载能、化工(含石化)等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把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打造成五百亿级产业的目标任务,认真谋划好产业发展年度计划,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和在建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要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加快高新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滇中新区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要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健康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加快世博园改造升级、恒大童世界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确保旅游业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

要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支持昆明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创园区加快发展,确保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2%。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华为昆明5G数字经济智慧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区块链研究中心落地昆明,推动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制造、“刷脸就行”工程等走在西部前列,确保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互联网、软件和相关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

坚持整车与零部件并重、龙头企业与产业配套联动,力促江铃汽车、东风云汽等项目稳步提升产能,推进北汽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尽快正式投产。

要支持园区创新提升,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园区管理机制,推动园区向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条延伸、综合配套完备的方向发展。

要高起点推动自贸区昆明片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质量推进94项试点任务、64项主试任务、10项首创任务,打造全市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要深化市区融合,合力推进滇中新区“533”产业发展,加快小哨片区、东盟产业城、空港商务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共同打造高质量跨越发展重要增长极。

持之以恒扩优势创特色,改善发展生态报告指出,2020年全市要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着力打造良好发展生态,努力实现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创造财富、人民享受发展成果。

要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以产业功能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来推进经济工作方式转变,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

要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产业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整体成势。

要完善“昆明高校联盟”和昆明科研院所联盟”运作机制,积极推动围绕市场需求、企业需要的产学研一体化。

大力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制定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保障制度,留住在昆高校人才,广纳国内外各方面人才,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要着力改善政务环境,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模式和服务标准,以优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重点,以“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一窗办结”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智能驱动,构建政务服务“新生态”。

要健全完善政企沟通渠道和联系机制,制定完善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为推动企业发展积极作为、靠前服务排忧解难。

要营造向上向善氛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劳模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善待创业者和各类人才,让昆明成为广大投资者和创新创业者的向往之地。

要深化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强化创建为民意识,细化建设举措,树标杆创品牌,确保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要不断改善生活环境。

实施美丽昆明建设行动,大力培育城市文化气质,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春城花都魅力。

围绕产业所需、创业所需、人才所需,有针对性地引导、布局消费业态、商业模式、生活业态,科学布局和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让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在昆明生活得更加便捷舒心。

多措并举建机制搭平台,深化改革开放2020年,全市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经济领域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加快推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关注领域的改革,提高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

要拓展内外开放通道,加快推进长水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保障渝昆高铁昆明段主线工程推进。

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扩大昆蓉欧、中亚铁海联运货运班列辐射范围,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载体城市。

争取国家把昆明列为互联网基础设施节点城市,在昆明设立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建设联接国内、连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通信枢纽。

要做强交流合作平台,全力服务保障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全力筹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充分发挥“大外事”对提高昆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促进作用。

密切与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友城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加强与中央媒体以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知名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持续扩大昆明的国际知名度。

要深入推进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推动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高效营运。

要利用好南博会等开放合作平台,组织好上合昆明马拉松等活动及赛事,不断加大昆明国际交流的力度与频度。

要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强化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分产业、分区域建立招商项目库,绘制精准招商地图,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围绕港澳台地区和俄、日、韩、印等国家,突出大数据、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模式,持续招大引强。

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协调、督查督办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

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8%以上。

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政策措施,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开展隐形障碍清理专项行动,做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实质性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严格履行政府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加大对拖欠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建立防范和治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拖欠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政府信誉。

千方百计强支撑提品质,促进城乡融合报告指出,2020年,全市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协调生产、生活、生态各方面,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启动市域历史名镇名村保护体系规划编制。

加快呈贡核心区、巫家坝、大渔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系统完善片区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三旧”改造连片开发、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确立鲜明的为民导向,不断改善城市品质形象。

建立市级城管部门、县(市)区城管部门、街道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

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面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武倘寻、福宜等7条高速公路项目,确保宜石高速建成通车。

积极推进昆明火车站南广场改造工程,加快飞虎大道北段等12条城市道路建设,完成金碧路、滇池路等62条道路整治提升。

扎实推进在建地铁项目建设,确保6号线二期、4号线开通运营。

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道路建设,千方百计扩充城市饮用水蓄水能力,扎实抓好村庄规划、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硬任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密切跟踪中央、省政策导向,扎实做好项目梳理、筛选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乡村振兴试点政策和项目落地昆明。

要围绕“六个结合”,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政策制度,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

要加快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围绕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等不同类型,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村。

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把产业作为推动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沿着绿色产业发展方向,细分产业领域,明确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立镇、产业富镇、产业强镇。

要全面放宽主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其他县(市)区和中心集镇落户限制,鼓励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确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5%。

尽心尽力办实事惠民生,增进群众福祉2020年全市要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让群众看到明显变化、得到真正实惠。

要多措并举促进就业,把稳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支持“双创”活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转岗培训和失业保障等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要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坚持优质均衡,充分发挥“三名”工程效应,持续实施“十百千名师工程”,深入推进学区化管理,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力度,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效应。

要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扩规提质,构建中高衔接、学以致用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

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基层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市属医院“一院一策”薪酬制度改革。

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抓实京昆、沪昆医疗合作项目,围绕影响昆明群众健康的呼吸、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引入京沪优质医疗资源为昆明人民服务。

要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二期、第四批县级医院提质达标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第四批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

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要完善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强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

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租赁住房,有效缓解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因地制宜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分隔线----------------------------
------分隔线----------------------------